“雨课堂”教学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见习带教中
临床见习是学生从基本的医学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过渡阶段,也是学生将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起始阶段,该阶段可以让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,并对临床护理工作有初步的认识[1]。传统的“先教后学”教学模式,限制了学生临床思维的发展,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临床教学需求。见习课的时间有限,另外部分班级存在未上理论课先安排临床见习的情况,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,培养护生分析问题的能力,保证见习课的教学效果,使学生获取全面的知识,是新时代对临床见习教学提出的新挑战。现探讨“雨课堂”教学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。
1 对象与方法
1.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妇科护理临床见习课的护理大专学生192人,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(n=96)和观察组(n=96)。观察组男生6人,女生90人;对照组男生4人,女生92人。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
1.2 教学方法 每组的临床见习时间均为3 h,见习内容为“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”,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订教学计划,安排固定见习带教老师进行带教,按大纲要求完成见习。
1.2.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:上课前一周组长与带教老师联系,教师布置见习课预习内容;上课时,教师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,然后学生到临床见习并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,收集病历资料,完整汇报病例,教师针对学生的病例汇报进行总结与分析;见习结束后学生回校独立完成见习报告。
1.2.2 观察组 采用“雨课堂”教学模式[2]:(1)上课前一周,教师利用雨课堂软件和微信,创立课程和班组并邀请学生加入,同时将上课课件、视频向学生的移动设备推送,学生在手机端可以随时学习,教师可查看学生预习情况,提醒未预习的学生预习。(2)上课时,教师开启“雨课堂”进行理论授课,学生扫码进入课堂,学生手机同步接收到课件。“雨课堂”设置有“不懂”按钮,学生在听课中发现有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随时点“不懂”,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,教师能实时看到课件中每页“不懂”的人数,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,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。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发送到屏幕上和大家一起分享,进行师生之间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。随后,学生到临床收集病历资料并汇报,教师针对学生的病例汇报进行总结与分析。(3)上课结束后,带教教师将课后作业的具体内容、要求和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等融入课件内并推送给学生,学生回校后独立完成作业及见习报告,如有不明白之处还可通过“雨课堂”与教师联系,教师统一收集学生的答题数据。
1.3 评价指标评价工具 自行设计临床见习教学效果评价表的调查问卷,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。两组学生见习结束后,采用问卷星方式进行教学满意度评价及学习测评。本研究在考核结束后向两组学生发放问卷192份,全部收回,有效回收率为100%。
1.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.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,计量资料以均数±标准差(x±s)表示,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;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[n(%)]表示,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。以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2 结 果
2.1 课堂效果比较 观察组学生在课前预习、课堂提问、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、学习积极性、师生之间沟通及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方面优于对照组(均P<0.05),但两组教师明确授课重点难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见表1。
表1 两组学生课堂效果比较 [n(%)]项目对照组(n=96)观察组(n=96)χ2值P值课前预习80(83.3)93(96.9)课堂提问71(74.0)85(88.5)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74(77.1)87(90.6)学习积极性71(74.0)86(89.6)师生之间沟通82(85.4)93(96.9)教学方式多样化69(71.9)83(86.5)教师授课明确重点难点82(85.4)88(91.7)
2.2 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为(67.)分,高于对照组的(64.)分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t=2.047,P=0.042)。
2.3 教学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评分为(89.)分,高于对照组的(83.)分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t=9.406,P<0.001)。
3 讨 论
“互联网+”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,给临床见习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。临床见习带教教师需要通过自身不断学习,拓展教学改革范围,推动教学形式发展,提高见习教学质量,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,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。“雨课堂”作为一款新型智慧教学工具,借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,实现“先学后教”,而且提供给学生“有教的学”,教学方式多样化,增加了教学趣味性,提高了学习兴趣,深受学生欢迎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yfkyckzz.cn/qikandaodu/2021/0216/50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