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科大量输血补液策略
产科大量输血策略提倡限制性液体复苏,及时补充红细胞,早期足量使用血浆,预防性输注血小板,补充纤维蛋白原及冷沉淀,一些止血药物也可作为备用策略使用。
作者 | 于成华 宋薇薇
来源 |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
摘要:产后出血始终是危及产妇生命安危的主要原因,故而产科的输血补液策略至关重要。在扩充血容量及维持渗透压后,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及改善止血功能是大量输血的目的。产科大量输血策略提倡限制性液体复苏,及时补充红细胞,早期足量使用血浆,预防性输注血小板,补充纤维蛋白原及冷沉淀,一些止血药物也可作为备用策略使用。注意预防大量输血相关并发症。
产后出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,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危。如果出血量多,产妇面临需要大量输血问题。在我国,大量输血的定义为成人患者在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≥18 U(或0.3 U/kg)或3h内输血超过一半血容量。产科患者多数对出血耐受性强,对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较高,但若合并DIC、感染和肾衰等并发症则需复杂处理。产科大量输血的主要目的为扩充血容量,维持渗透压,补充凝血因子,补充携氧能力,提高免疫机能以及中和有害物质等。
一
产科出血时补液扩容策略
大量出血时,迅速建立静脉通路,选用晶体液进行首批扩容。由于产科估计出血量常常小于实际出血量,补液量应为估计量的3倍。常规扩容选用2000ml乳酸钠林格液或平衡盐液,大量使用生理盐水会导致高氯性酸中毒,因此,不推荐使用。晶体补液能预防或减少肾衰,改善休克预后,而且能根据输液效果估计失血量、判断有无进行性出血及手术干预时机。尽管胶体液对血容量的扩充起效更快速且作用更持久,但有研究表明,对于危重患者,与输注晶体液相比,输注胶体液在降低病死率方面毫无优势,且过多的胶体液扩容可能使患者的凝血功能更差。因此,当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30%,或晶体液用量超过3000ml时,建议加用胶体液维持血浆渗透压,推荐使用高渗性羟乙基淀粉(130/0.4),输入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例约为3∶1。液体复苏的目标并非维持循环血压至正常水平,而是将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5mmHg左右,达到维持重要器官的基本灌注即可,这被称为限制性液体复苏。在达到以上目标后需补充血液成分,如红细胞,血小板,冰冻血浆,冷沉淀等。
二
产科出血时输注血液制品策略
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氧到组织细胞,且相对较高的红细胞比容有利于大量失血患者止血。
当血红蛋白低于70 g/L时,应考虑输注红细胞。如患者伴有活动性出血或伴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时,输注的阈值可根据患者情况相应提高。此时需立即为病人取用相同配型的红细胞,如未行相关配型化验,则最好在30min内行交叉配血,紧急备血,配型时间最好不超过45min。在配型合格的血液尚未准备好前,可以先输注少量O型血红细胞。输注目标是维持血红蛋白在80~100g/L或红细胞比容在28%~30%。传统意义上的大量输血策略由于忽略了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成分,增加了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纤溶亢进的风险。因此,提倡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及早期输注冰冻血浆。
急性出血患者血小板需高于50×109/L。大量出血患者补液量为血容量的1.5~2倍时需要补充1~2个治疗量血小板。当患者伴有活动性出血,压迫和电凝止血无反应或无效时,输注血小板的阈值应提升至75×109/L。早期预防性输注血小板还能减少其他血制品用量,避免循环超负荷。大量输血时,输注红细胞悬液3~5U后,应及时使用冰冻血浆(FFP),足量FFP可纠正纤维蛋白原和多种凝血因子不足。美国麻醉学会推荐输注量为(10~15)ml/kg。在24~72 h内FFP量不宜超过红细胞输注量,故推荐输注比例为1∶1。
有证据显示,早期足量补充血浆是十分重要的。在产后出血的输血治疗中,较高的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能带来较低的介入治疗及手术需要,得到更高的收益。纤维蛋白原是参与凝血过程的重要因子。Charbitet等的研究指出,纤维蛋白原是与严重产后出血相关的观察指标,纤维蛋白原含量每下降1g/L,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增加,当其含量低于2g/L时预测严重出血的阳性预测值为100%。因此,当纤维蛋白原含量
文章来源:《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yfkyckzz.cn/zonghexinwen/2020/1008/337.html